闲客分享全部分类->健康与养生

春夏之交易生湿气 如何自查及祛除

春夏之交易生湿气 如何自查及祛除(转自新浪网 新浪女性)



  导语:春夏之交,人们多喜欢吃冷饮及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长久以往便会损伤人体阳气,造成体内湿气过重。那么,怎么知道人体是否湿气过重?湿气重又该怎么办?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人体自身机能运转正常,完全可以依赖自身“排毒”机能,将毒素湿气排出。但由于春天天气潮湿、不冷不热,通过出汗等自身排毒祛湿的时候较少,而体内毒素淤积会使皮肤变得粗糙。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吧!

  二、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的方法
自查体内是否有湿

自查体内是否有湿

  1、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2、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这就是问诊单上为什么要问大便的原因)也说明体内有湿了。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这是脾虚的重要标志,很多人都有)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

  3、洗漱时——看舌苔

  上完厕所后我们通常就开始洗漱了,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

  一、春夏之际防湿祛湿的方法
防湿祛湿小方法防湿祛湿小方法

  1、食疗祛湿法

  引起湿热的原因很多,食物就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喜欢吃辛辣、甜食的食物,比如巧克力、冷饮、可乐、辣椒等,或者吃一些牛羊肉等高热量的食物,很容易在体内积存湿热。所以这些食物都应避免多食,不要因为爱吃而贪吃。中医认为山药、薏苡仁有运化水湿的作用,常吃山药、薏苡仁可以健脾除湿,这些食物在秋季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常常被痘痘所困扰,不妨试试这些方法,痘痘也许很快就会消失无踪。

  推荐药膳:

  清热去湿汤

  材料:土伏苓250克,赤小豆50克,粉葛2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将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健脾祛湿汤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溪黄草10克,茯苓10克,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溪黄草、土茯苓、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扁豆瘦肉汤

  材料:扁豆100克,陈皮1/4个、猪瘦肉400克,食盐、生姜适量。

  做法:。把猪肉切块洗净,陈皮去瓢,生姜切片;把1中的食材一同放进煲内,加入清水,先用大火煲沸后,改为小火煲1-1.5小时,加入适量食盐便可。

  2、拔罐疗法祛湿

  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对操作方便,很适合在家中自我养护身体,祛除湿气。

  4、艾灸除湿

  艾叶味苦性辛温,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炙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因此,艾灸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及养生保健的作用,对春季除湿邪更是有他法所无法替代的良效。

  胃脾除湿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如果体内湿气很重,肠胃不适,可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施灸2-3周。养生保健可每周1-2次。

  头晕头痛、精神不振

  临睡前用温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上床仰卧,由他人将清艾条点燃,对准足底涌泉穴施行温和灸,双足每穴各灸15-20分钟。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

  5、避开潮湿的环境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水分摄取要适量。



文摘时间: 2013-04-02 04:10:47   编辑: Editor


闲客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郑重声明】闲不住网大多数文章是由闲客从网上精选并推荐转载,我们尽所能地将文章来源清楚地展示给大家。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正作者及文章来源。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