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客分享全部分类->闲看世界

和死亡保持1米的距离

  那天下午,和单位几个同事在一起闲聊。一个同事说,桂花路边有一家新开张的馆子,卖兔肉汤锅,味道不错。这同事说,改天一定请你们去尝一尝。这同事还带着歉意说,来单位这么多年了,还没请过你们好好吃一顿饭,多谅解啊。

  没想到,他对同事们的邀请,竟成了留给我们的遗言。当天晚上,他突发心肌梗塞,在去医院的路上,捂着胸口轻声喊难受的他,就别离了这个世界。在写给他的悼词里,是我们无尽的追思。才发现,朝夕相处的10多年岁月,他是多么好的一个人啊,在一幢大楼里工作,在一个单位的伙食团里吃相同的饭菜……有次在一同出差的小旅馆里,是雨水滴答的天气,这个同事才向我掏心地谈起过他的家庭,才知道平时他为啥显得有些吝啬,一双破了洞的袜子也要缝一缝,一支牙膏也要挤了又挤,是因为他瘫痪在床的母亲,需要长期吃药和护理,是因为他的妻子也多病,全家人,就靠他一个人撑起。在他死后,念叨起这件事,走进了他那简朴的家,我们才发现,他的那些吝啬,他的那些节俭,他的那些舍不得丢掉一张旧报纸的行为,其实是一个男人默默无言的美德,对一个家庭的责任和担当。

  一个亲友、一个同事,乃至一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人,一旦离开这个世界,为什么会牵惹起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那根弦?让我们一瞬间感到,死亡不再是抽象的,死亡不再是遥远的,它近在咫尺。难怪一个人说过,在这世上,每一个人的离开,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缩小。因为我们个体的生命,哪怕是一座孤岛,孤岛的漂流,也是世界版图的递减。

  一个人的离去,有时也让我们原谅了那人身上的所有缺点和缺陷。一个人来到世间,是来修行的,好多人并没有修行圆满就撒手而去。因一个人的离去,才有了时间反省自己,什么是该珍惜的,什么是该坚持的,什么是该忽略的,什么是该妥协的。

  我最初面对死亡,是童年时在乡里卫生院。我的一个远房叔叔,上午还在医院咳出了血,要求陪护的家属回家,去给他炖一碗芋头汤喝一喝,等亲属把芋头汤端来,叔已经喝不下去了,说不出话来,他挣扎着伸出两个小指头,谁也不明白那是啥意思,成了他告别这个世界的手势。我看见叔的亲属,就用那床铺上的床单,把他的遗体裹上,两个人用竹竿抬回了家。当我走过叔在山梁上的坟墓,心里害怕极了,有一天,风呼呼呼地刮,我在坟前蹲下身说:“叔啊,你别走出来吓唬我……”等我说了这样的话以后,一个少年的心,对死亡有了那么近距离的触摸。我突然感到,死亡没啥可怕的了,因为我可以和死人交谈。

  这种奇怪的心理,陪伴着我到了两鬓发白的中年。我始终觉得,死亡并不是太可怕,它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路口,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某一次意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出生可能不平等,但在死亡的路口,完成了这种平等,每个人都有一次这样的结局,你总有不能拒绝它的那一天。这样想时,你就会给自己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心理松一次绑,减一次压。

  一个经历过枪林弹雨,面对过成堆尸体的老军人曾经告诉过我,他对死亡的感受就是,和死亡保持1米的距离,是因为他要坚持战斗,活着回家。而今,他已活到了快90岁,望着他长长的白色寿眉,我突然发现一个道理,和死亡保持这样一个触手可及的距离,也就更珍惜生命了。

  也许真是这样的道理。一个悲观的人,反倒更能寻求人生的意义,是因为悲观的人明白,死亡既然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那么别无选择,只有看清它,然后,给生命留下一个最大的空间,爆发生命的最大能量,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


文摘时间: 2014-06-06 05:00:34   编辑: Editor


闲客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郑重声明】闲不住网大多数文章是由闲客从网上精选并推荐转载,我们尽所能地将文章来源清楚地展示给大家。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正作者及文章来源。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