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客分享全部分类->闲客分享

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强烈建议收藏,精彩美文)


微信转载 我爱学习网




 

读书快的人都能记住书中的内容吗?为什么说读书最大的益处是激发想象力和灵感,而不是看谁记住的知识多?“记忆型教育”是如何扼杀孩子的天性,使孩子失去质疑精神的?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教育学硕士范亚飞老师近期撰文,他认为“记忆型阅读教育”导致的知识权威主义是大多数国人普遍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读书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记住多少知识,而是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在眼下的教育大环境下,喜欢发问且用质疑、批判的眼光看世界的孩子更显得弥足可贵,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父母千万不要给他们贴上诸如个性、叛逆之类的标签,更不要同化孩子的思想。

 

不少朋友因为知道俺读书比较快,经常问,飞哥,你读那么快,能记住吗?我先是愕然,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记住?继而的是释然,在一个以死记硬背为基本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国家,问出这样的问题是基因使然。我的意思是说,死记硬背的学习基因无意识地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

我敢打赌,在西方国家,无论你读书多么快,没有几个人会问你:Did you keep them in mind? 这句话说出来一听,就知道很搞笑。他们不会问这样的问题,他们会问:What is your reflection on that book? 他们期待你的观点,不是你背下来多少你读过的内容。

西方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There is no more Learning: Education is now a Strictly “MEMORIZATION” System. 教育早已经沦落为生产‘死记硬背’呆子的标准化生产线。连西方的教育家都在抱怨他们的教育沦落为“MEMORIZATION” System,我天朝的境况可想而知喽。



图1说明:入学前,孩子们各式各样,入学后孩子们千篇一律。这是“记忆型”阅读教育的伟大“成果”之一。

提问、质疑、怀疑能力比能记住多少知识重要一万倍。We all started out as scientists. When we were kids, we questioned everything! We asked questions, so we could learn! We asked why the sky is blue, why dogs bark, why it rains, etc. Why, why, why! We were curious all the time! But we learned! But it’s only in those critical years in junior high, that curiosity literally got crushed right in front of us. Our teachers told us to stop asking questions, and start memorizing answers instead! Now, all the kids do at school is, memorize today’s test answers, then immediately forgets about it to make room for the next test. 所以,你看,问出;“你能记住吗?”这样的问题一点也不奇怪,对么?我们进学校之前是个问号,进了学校慢慢变成了句号。失去质疑精神是‘记忆型教育’对孩子们好奇天性最大的扼杀。

 



图2说明:一位记者急不可耐的问爱因斯坦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爱因斯坦回答说我不知道。记者轻蔑的说,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居然不知道声音的速度?爱因斯坦回答说:我从来不会记忆书本上能找到的东西。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左脑思维型民族通常严谨,盛产逻辑严谨的哲学家、工程师。如德国人、日本人。右脑思维型民族通常浪漫,多孕育多才多艺、多愁善感的艺术家。比如法国人、美国人、英国人。中国人,少数精英左右脑都很发达。但多数人,如无特别训练,多数在初中之后彻底变成左脑型。左脑用来储存知识,右脑用来胡思乱想。咱们中国人多数是左脑型,经由中高考‘升华’后,变成了缺乏严谨逻辑思维的左脑型,就剩下了左脑的‘死记’功能。右脑很少用,没有太多世界级的文学家、音乐家、艺术家便是证据之一。刻意培养出来的左脑型国家通常害怕差异,认为差异就是大逆不道、离经叛道。看一个国家人们穿的衣服便可窥豹一斑这个国家人们是左脑型还是右脑型。从这点讲,中国确实进步了不少。但从根上,我们距离‘百花齐放’还很远。对比一下国内国外的《好声音》选手便可知。中国的歌手通常很自豪的说,他们说我的声音特别像谁谁谁,西方的歌手说,我之所以是我是因为我的声音unique,different。中国文化讲究conformity (一致性),也叫趋同文化。

 



图3说明:我们很多伟大的教师会免费义务修理那些他们眼中的“异端”,直至让他们和其他孩子的想法一样。

 

脑残就是只用左脑记忆,很少用逻辑去质疑,用右脑想象的人们。所以,‘记忆型’阅读教育是脑残病的病原体之一。那么应该如何读书呢?没有一个老司机会死记具体的路,老司机把握的是大方向。大方向对了,走那条小路都无所谓。读书也一样,读书要先见‘森林’,再见‘树木’。不能死记‘树木’,忘了‘森林’。更加重要的是要‘读而思’。边读边提问、质疑。读书最大的益处是激发想象力和灵感,不是看谁记住的知识多。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就是要:边学边思!(learn with reflection)。

 



图4说明:较低级的阅读者主要注意力在“识别和记忆”;较高级的阅读者主要注意力在“批判、分析、解决问题”。

 

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是‘记忆型’阅读教育导致的知识权威主义。知识权威主义把一切与‘记忆’储存相异的‘信息’视为敌人、洪水猛兽。‘记忆型’阅读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是非黑即白型。脑子里只有与‘记忆’相符或者不相符两个非黑即白的二元判断标准。世界实际上是多元的,到处都是悖论。所以,一位哲学家说,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相符者‘昌’,不相符者‘亡’。‘记忆型’教育培养不出批判精神的个体,因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个体一定对‘记忆型’教育嗤之以鼻。

 



图5说明:相信证据,不要相信权威,要质疑权威。要问谁说的?为什么这么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注意,古人说的是熟读,没让你背熟。肯定有人要出来反驳我了,难道背诵没有一点意义?我的答案是:是的,几乎没意义。你肯定接着问,那为什么那么多牛人能背诵很多名篇,名句?我的答案是:能够背诵是熟悉之后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应该在一开始就成为目的。背诵是八股文化,不是创新基因。

阅读的真正意义之一是make invisible visible. 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我们大部分人要经历人生三阶段(如图6):一、觉得世界是美好的;二、觉得世界是操蛋的;三、明知道世界是操蛋的却仍然热爱生命,于黑暗中看到光明。读书的意义之一便是这样,看到黑暗,并于黑暗里看见更大,没有雾霾的蓝天、白云、阳光。

 





文摘时间: 2015-06-08 13:01:43   编辑: Editor


闲客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郑重声明】闲不住网大多数文章是由闲客从网上精选并推荐转载,我们尽所能地将文章来源清楚地展示给大家。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正作者及文章来源。特此声明。